数据空间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数据知识

大数据治理 中国瓶颈在哪

发布时间:[2017-08-03] 来源:新华国际 点击量:

  中国企业数据治理联盟www.chinaedg.com/

 

  进入》主数据管理    企业数据治理    信息资源规划     数据安全管理 

  导读: 大数据,不是想用就能用。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对突发的公共安全事件中大数据的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大数据这一“富矿”还未真正开启。

  4大数据问题制约发展
  主要瓶颈包括:数据存储量不够、数据共用度不高、数据分析力不强、数据传播能力薄弱等等。这些问题正在制约著大数据应用于社会治理。
  首先,数据存储量不够。例如,上海公共汽车乘客下车不用刷卡,所以从技术上就很难知道公交站点即时人流量;对于像公园、景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可供市民行走的面积也不清楚,因为还要剔除景观、绿化带的面积。

图片1.jpg
  其次,数据共用度不高。目前各个部门拥“数”自重的情况还很严重。一位内部人士表示,这些数据对于部门不仅涉及到安全,甚至与利益直接挂钩。例如公交公司此前就不乐意共用客流数据,因为客流数据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这可能会影响政府相关补贴的增减。

  “数据割裂的状况下是无法完成大数据治理的。”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说,以外滩踩踏为例,交通部门及运营商能掌握人流聚集情况,而百度、腾讯等公司能通过用户搜索知道聚集原因,综合这些资讯才能对人群走向及规模做出完整的判断。

  第三,数据分析力不强。何承说,大数据可以提出预警,但是预警值还需要专业部门提出。在世博会期间人群聚集达30万人是正常的,而在外滩聚集30万人可能就是危险的,而这个“预警阈值”还需要靠专业人士给出,光靠技术人员是无法提供的。 例如在一些公共景区的管理中,规定室外空间超过0.75平方米/人时,就要采取限流措施,但“0.75”这个值的判断需要进行系统的评估和研究。

  “就算我们拿到了大量的数据,也不一定知道怎么使用。”上海交通大学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金之俭说,我们的模型还不够强大、处理手段还比较单一,多维数据传递了很多资讯,而我们只能不断过滤,最终只会让预测的风险出现更多误差。“这就好比三维空间的人无法理解四维空间的资讯一样,到了阈值再做预警就晚了。”

  第四,数据传播手段单一。比如美国有一整套“紧急预警系统”:采用专网、广播、商业通信、社交网络等工具发布预警资讯,“立体化”地对公众进行资讯播报,确保灾害、避难等有效资讯能及时传达。 据介绍,这一系统将在可能发生洪水、飓风、沙尘暴和暴风雪时通过一些相容的智能手机发送警告资讯,不过它对发送的地区、手机型号、字符数量都有一定的限制,但常用的手机型号都是可以相容的。对于无法立刻观看电视或收听广播的人而言,这种资讯管道显得至关重要。而这种数据传播的系统,我们也非常缺乏。

  如何提高大数据治理能力?政府民间需通力合作

图片2.jpg

  如何提高大数据治理能力?专家认为,应利用手机或移动终端,建立“大数据”模型分析并预测风险;通过基于数据资源体系的公共安全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对城市运行中有关公共安全的数据进行采集、整合、加工;通过一些特定的交通、人流、气象等资讯,梳理城市运行体征,为城市运行安全监测、综合分析、预警预测、辅助决策等提供服务,最终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水准。

  首先,政府需要搭建开放平台,这是大数据治理的基础。例如,贵阳市即将在全城布点无线WiFi,并且将WiFi里产生的数据无偿向社会开放,这就是政府开放的积极探索。

  其次,政府利用购买服务等方式整合多方数据,共同挖掘数据价值。

  具体途径一,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百度研究院大数据实验室专家表示,百度作为互联网企业,掌握了大量搜索、地图等即时资讯,但是这些数据如何用于社会治理,还需政府主动作为、提出需求。

  具体途径二,与通信运营商合作。通信运营商手中掌握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但这些数据远没有被充分利用。如果运营商数据利用得当,不仅可以预测人流量,预警公共事件,而且可以辅助城市规划、确定公交线路等,这也将提升城市治理水准。

  第三,大数据治理还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百度虽然掌握了大量数据,但其中也涉及用户的个人隐私,怎样使用才算合法现在还不明确。如果要与政府展开合作,也需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因此相关法律需要进一步明确。2 责任编辑:周雪婷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