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空间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数据知识

冲不破大数据迷雾,智能金融下一秒变智障金融

发布时间:[2019-09-10]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点击量:

   中国企业数据治理联盟(www.chinaedg.com/

          2012年,旅美作家涂子沛写出《大数据》一书,他以非技术的视角介绍了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

一时间,大数据概念风靡全国。

不过,以笔者有限的阅历来看,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在更早的时候就被应用于互联网行业,特别是网络游戏行业。在游戏中,游戏策划或者数据策划会根据玩家行为数据分析游戏迭代的方向或改进策略。

这不是最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时至今日,我们在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所有行业重点突出大数据的地位,当然是有其重要意义的。因为,我们要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智能互联网时代,这当然包括智能金融。

而金融是智能还是智障,取决于大数据的质量。

大数据迷雾的产生及其后果

数据的重要性,行业专家们多有表述。

2015年的网商大会闭幕式上,马云就说过这样一段话:

为什么中国真正优秀的经济学家没有多少?首先,经济学家也是个“数学家”,他对数学的模式很有兴趣;第二,他对将昨天的东西与数据拿出来以后,总结个商业模式很有兴趣。而企业家是对未来有兴趣,所以,你让一个对昨天有兴趣的人去判断未来,这是悲哀。

是的,多数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马云说到的那种“悲哀”。而因为数据偏差,我们能也会做一些或者让机器做一些智障行为。

今年8月下旬,建邺公安分局奥体警务站民警多次电话联系失主,希望将失主丢失的重要物品归还,然而,因为民警拨打的警务站办公电话被少数人标记为“诈骗电话”,失主担心被骗,接了电话后就否认了自己的身份。

相信这种出现识别偏差的例子在金融反欺诈的实际应用中也会出现,这种所谓的大数据智能风控模式目前来看,并不那么成熟,至少在某些企业或机构的个别应用中是不成熟的。

这种不成熟的表现多了以后,数据迷雾就自然是越积越厚,每一团数据迷雾都会产生一些智障行为。比如,在金融领域,错误识别个人信用,错误识别用户行为,并用这些错误的数据指导后台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最后做出智障行为判断,增加金融风险,至此大数据风控失灵。

这时候,无论我们怎么吹捧智能金融,在用户那里,都是智障在捧智障。

如何冲破大数据迷雾?

在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数据世界是泛滥的。一是我们的个人信息和相关数据被非法贩卖和流通,另一方面,虚假数据泛滥,一些数据公司大量造假并出售数据给金融公司,造成数据甄别困难,使用效率低下,甚至误导金融业务策略。

另外,数据的挖掘、分析、研究往往是一个动态延续且长期的追踪行为,没有长期经营且成熟的手段,再“大”的数据也是无用,甚至是有害的。

在今年9月5日-6日,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中国电子银行联合宣传年主办,和讯网联合主办的“论道银行数字化创新转型”2019金融科技高峰论坛上,有嘉宾指出,现在的金融机构太过于依赖数据和技术,不是好事儿。因为现在的金融机构基本是通过历史数据去分析未来,而不是一个动态数据,缺少应对突发性风险的考虑。

因此,动态延续且长期的数据追踪,长期稳定且动态成熟的数据研究是冲破数据迷雾的重要手段。

看河水干净与否,最重要的就是河水的源头是否干净。大数据同理,只有源头数据是干净的,然后才是干净的数据治理、挖掘、分析和应用。

另外,数据源头的干净与否直接影响数据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可信数据与可信计算会是未来大数据应用的基础性建设的重点。

这一点,区块链或许有机会一展身手。当然,这又是一个新话题了。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