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空间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人工智能技术与立法需齐头并进

发布时间:[2018-09-19] 来源:新京报 点击量:

   中国企业数据治理联盟www.chinaedg.com/

   进入》主数据管理        企业数据治理            信息资源规划           数据安全管理

社论

人工智能立法的意义在于关涉人工智能能否顺利落地,否则技术将永远滞留在工厂。

昨日,以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为主题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贺信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应该把握好这一发展机遇,处理好人工智能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和政府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新课题,有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智能化水平,有效增强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的能力。

人工智能技术方兴未艾,中国在诸多领域也已经跻身世界前列。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召开确实对未来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就此而言,面对未来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时代的到来,习近平的贺信鲜明地指出了一个关键要素,人工智能的发展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诸多伦理和法律规范问题。这个问题能否得到完满的解决,既是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企业的问题,也是中国和世界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

自去年国务院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来,为了谋求科技强国和高质量的创新发展,中国在热情拥抱了新一轮人工智能热潮的同时,从政府部门到产学研各界对于人工智能发展所涉及的法律及伦理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也展开了一些有意义的讨论。

相对于高深而前沿的技术,人工智能所面临的法律、伦理等问题则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可以设想,不论人们将它们称为智能体还是电子人,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像人一样与人们互动,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和医疗事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在什么情况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如果认定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法律责任,又应该如何界定其罪与罚?

这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瓶颈。首先是责任归属问题。以无人驾驶为例,在遇到安全问题时的责任归属成为制约其上路的关键因素。目前的很多无人驾驶汽车是在普通汽车基础上改装的,在发生事故时如何划分责任就成为法律和保险上的难题。类似的,美国的沃森医疗机器人虽然在看片上有优异的表现,即便其准确率可能高于优秀的医生,而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如何追责就成为一个法律难题。

就此而言,人工智能立法的意义在于关涉人工智能能否顺利落地,否则技术将永远滞留在工厂,而无法升格为商品,难以大规模为人类服务。

其次是信任问题。不论是大数据预测犯罪、智能化人事简历审查还是机器人养老以及人脸识别在安全领域的应用,都存在着机器学习等智能算法的不透明、难理解和不易追责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会导致人类对人工智能应用的信任。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对智能机器的信任就会大打折扣,人工智能的应用也难以推广。

实际上,人工智能法规的合理制定,既是法律前沿的难题,更是人工智能技术亟待深究的重大课题,它们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艰深的法律创设。习近平在贺信中,对法律等问题的强调,可见对技术与行业发展的深意。

概言之,人工智能法律研究和法规创制绝非对人工智能的简单约束,而是人类社会能否实现智能化革命关键性的技术-法律综合创新,是权衡人机关系的光电天平,是打开未来文明大门的万能钥匙

就此而言,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立法,需要齐头并进。因为人们既希望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同时又不被企业或坏人滥用,更要明确责任的边界,如此,技术进步才会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未来。

责任编辑:方茶云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