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空间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打开APP,你的手机摄像头也会启动……技术霸凌让用户成为透明人

发布时间:[2019-05-30] 来源:中青评论 点击量:

中国企业数据治理联盟www.chinaedg.com/

 进入》主数据管理    企业数据治理   信息资源规划   数据安全管理

安装一个跟通讯毫无关系的APP,竟被要求读取通讯录、相册、日程等各种权限。想到自己的隐私正面临着面临虎视眈眈的觊觎,立刻点下拒绝键,却被告知无法完成安装。无奈之下,只能被迫自愿

这种场景,大部分智能手机用户不会太陌生。然而,在互联网的触角已经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智能手机里的各种APP也无处不在地参与着我们世界建构的当下,即使苦不堪言,也只能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互联网的技术霸凌面前,我们真的没有选择权。手机APP要求权限过多、过度收集信息非常普遍,则成了被吐槽和投诉的技术霸凌重灾区

4.jpg

那么,众多APP为何冒着被骂的风险,如此热衷于索取信息访问权限呢?

大数据时代,没人知道哪些数据会成为未来商业发展的重点,所以,拥有足够多的数据才是重点。搜集的数据越多,营销价值就越大。一位从事互联网营销的业内人士点破了其中奥秘。

这还牵涉到APP的大数据模式。智能化时代,APP都在努力变得更加精准,根据不同受众的个人喜好,进行靶向推荐。实现差异化、分众化推送的基础,便是对每一个个体的多维度信息获取。

APP推送的每一条信息,都是在获得用户信息授权后,企业数据挖掘所形成的数字化资源。在此基础上描摹用户的画像,分析其行为与需求,然后与商家联合后对用户进行精准推荐,希望以此迎合用户喜好,满足用户需求。

5.jpg

得到的信息数据越广,APP就越有可能对用户的日常生活、工作、言行举止进行全方位监测。然而,这种大数据模式成立的前提,是必须在知情-同意-授权的原则下正当获取,而非背着用户私自窃取,更不应该剥夺用户的选择权——不同意就等于放弃安装。

大数据环境下的差异化推荐乍一听很美好,好像拥有了一个贴心的私人管家,但如果这个私人管家时时刻刻窥视着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还能安心过日子吗?

很多用户对于部分访问要求不以为意,认为不涉及什么重要信息,其实不然。曾有记者通过模拟使用场景,对部分外卖APP进行多轮测试后发现,谈话提及某种食物后,出现相关推荐的概率高达60%70%;很多人会在日历中记录日程,一旦日历被访问,结合其他信息,几乎可以复原一个人一切行踪与形象;在打开部分APP时,你的手机摄像头也会启动,像监控摄像头一样对着你的一举一动……

智能手机是人们目前常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存放着用户的社会交往、行为喜好、生活规律、账号密码、照片视频等隐私数据,甚至还包括商业机密文件。一些APP越界获取权限,用户不小心就掉进天罗地网个人信息随时处于裸奔状态,面对某些APP数据劫持,自己几乎变成一个毫无隐私的透明人

6.jpg

毫无疑问,过度索取访问权限是不符合相关规定的。个人信息的权利属于用户自己,任何手机应用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应先取得用户本人同意。同时,APP的隐私协议不可要求用户一概性授权使用个人信息,必须明确向用户告知收集个人信息的具体范围,如何使用收集到的信息,以及在保护用户信息方面采取的相应措施等。

面对打着大数据的幌子侵犯隐私的APP,必须扎好法律与制度的篱笆,打击互联网技术霸凌的嚣张气焰。

201851日正式实施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就对个人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个人信息的授权同意及明示同意做出明确规定。当个人信息主体拒绝时,也不应以此为理由停止提供核心业务功能,并应保障相应的服务质量。今年31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也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App安全认证工作的公告》及实施规则,以规范App收集、使用用户信息特别是个人信息的行为,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尽管App安全认证的框架已定,但仍存在许多边界不够明确的地方。例如,细则中出现了重大信息安全事件这一概念,但现行法律对于如何界定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尚无明确规定。

在合法条件下,权限索要还触及到另一个痛点——隐私保护与数据效率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就需要市场与技术的力量参与平衡。

撰文/吕京笏

微信编辑/王钟的  来源:中青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